*** Solar Industry - 福聚破產與台灣太陽能廠商的困境***
榮化轉投資的子公司福聚太陽能,因資產已無法支付高達新台幣120億元的負債,13日宣告破產。
此一消息雖無太大意外,但也相對遺憾。太陽能多晶矽,亦即太陽能相關製品的主原料,是產業鏈最上游的一塊,由於技術門檻較高、資本投入大,加上建廠與回收時間亦久,即使同時具備技術與資金的企業也不一定有信心能做起來;而福聚是台灣第一家專攻多晶矽的企業,當時希望藉此能擺脫Wacker、REC等壟斷全球多晶矽供給的局面(全球前七大多晶矽廠佔了一半以上的產能,為一寡占市場),然而隨著太陽產業的榮景消逝,供需失衡日益嚴重,今年加上亞洲廠GCL、OCI、Tokuyama不斷增產,金融海嘯前一度高達一公斤400美元的多晶矽,現在只剩下不到17美元。對年輕的小廠商而言,成本優勢不及一線大廠,加上設備折舊攤提,新開出的產能自然處於虧損狀態;例如國內另一家多晶矽廠寶德能源去年度也仍無營收,每股淨損0.34元,在暫定不投產的狀況下,儘量減少費用支出度過產業低潮期幾乎是唯一的對策。
在中國啟動對美國雙反的反制裁後,內地與海外的多晶矽價格走勢恐更加分歧,在供給不斷開出的情形下,海外市場價格續挫的風險也更高,台灣要在上游這塊毛利最高的領域取得一席之地,短期看來並沒有希望。